
9年前的今天,中国蓝洞刷新海洋蓝洞深度纪录!

2016年7月24日,我国三沙发现世界最深海洋蓝洞
海洋蓝洞是地球上一种罕见的自然地理奇观,其海面特征为与周围水域明显区别的深蓝色,并在海底形成大型洞穴。科学家视其为“地球留给人类的宇宙秘密宝藏”。2016年7月24日,我国三沙市发现了全球最深的海洋蓝洞。经专家现场勘探确认,三沙市政府于当日下午正式将该蓝洞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它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晋卿岛与石屿礁盘之间,深度达到300.89米,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深海洋蓝洞。
刷新海洋蓝洞深度纪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张浴阳解释,海洋蓝洞是一种稀有自然地理现象,表现为海底突然下陷形成的巨大深渊,相较于周围水域,呈现出深邃而神秘的深蓝色。
蓝洞分为海洋蓝洞与陆地蓝洞两类,均为地球罕见景观。海洋蓝洞自海面观之,以其独特的深蓝色调与周围水域区分,并在海底构成庞大深洞,科学家视其为“地球留给人类的宇宙秘密宝藏”。
截至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海洋蓝洞深度排名包括: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202米)、埃及哈达布蓝洞(130米)、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123米)及马耳他戈佐蓝洞(60米)。中国西沙永乐蓝洞的出现,刷新了世界海洋蓝洞深度纪录。
三沙永乐龙洞坐落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礁盘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16°31′30″、东经111°46′05″。从空中观察,该龙洞犹如一颗蓝绿色宝石,镶嵌于南海碧波之上。
关于“三沙永乐龙洞”,流传着悠久传说。海南谭门等地渔民世代在西沙群岛捕鱼,从祖辈口中得知永乐环礁藏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龙洞”。在海南渔民间,关于龙洞的神话传说众多,如认为永乐龙洞是南海之眼,藏有镇海之宝,或是定海神针所在地,孙悟空拔走神针后留下深洞。渔民们世代对龙洞怀有敬畏与爱护之心。
永乐龙洞的新发现
为揭示永乐龙洞的奥秘,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三沙市政府的支持下,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四次前往西沙群岛,运用声呐旁扫设备、电子计数铅垂、深海海流仪、深海水质分析仪、水下机器人及摄影摄像设备,结合科学仪器探测与人工潜水观测,对永乐龙洞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考察,并收集了大量原始科学数据,成功测定了龙洞的深度与基本形态。
水下机器人探测的蓝洞深处情况
此次考察不仅测量了龙洞的深度,还采集了洞内的生物样本,并对洞壁结构、基本形态及生物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龙洞洞口呈碗状,基本为垂直结构,在160米深度处出现明显的北向转折和倾斜,洞壁随深度增加逐渐收窄或倾斜。洞内发现了糙沙粒魟、狮子鱼、鹦嘴鱼、横带扁背鲀、巨蛤等20余种海洋鱼类及其他常见海洋生物,与周边海域物种一致。此外,初步考察未发现龙洞内有与外海相连的旁支洞穴,且从110多米水深开始,洞内溶解氧含量几乎为零,被专家誉为“世界罕见的高度压缩天然海洋实验室”。人为活动将严重破坏这一极端无氧环境,且难以复原。
科研人员将水下机器人放入“三沙永乐龙洞”进行现场探查
2016年7月5日,“西沙蓝洞探查”项目研讨与评审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定,西沙蓝洞是具有极高价值的独特海洋地貌单元。此次探测采用的方法与设备先进可靠,探查结果可信,该项目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学研究、传播海洋文化及支持海洋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家、研究员盖广生深入龙洞进行考察,于水下约5至6米处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海洋生物。该生物形态似绳,长达两米,头部隐匿于岩礁洞穴中,身体蜿蜒且覆盖有柔软盔甲。盖广生描述道,此次潜水还观察到礁体间存在类似珍珠网的细线结构,线上附有絮状物质,同时岩壁状态近似于陆地泥石流后的山坡景观。
盖广生研究员拍摄到的海洋生物
盖广生表示,三沙永乐龙洞所展现的独特生态系统与自然条件,对于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层采集岩层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仅能够开展年代学研究,还有助于复原古代环境状况。
参考来源:《光明日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