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共议研究型医院发展新模式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当前,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要求看还是从研究型医院建设实践成效看,大型公立医院转型建设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医疗行业领导者的‘必选题’。”
7月19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在2025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上表示,大型公立医院应该确立与之相应的研究型医院建设目标观、动力观、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对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关注程度、投入强度和落实力度。
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年度盛会,主题为“政府政策赋能•医院战略担当•营造创新⽣态”的2025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于7月18日-20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和全国三甲医院的书记、院⻓、省市级研究型医院学会会⻓等专家共聚一堂,就研究型医院新发展模式、研究型科室和研究型⼈才建设等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
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把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确定为国家医学创新体系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启动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试点。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市推出并实施研究型医院建设举措,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医疗机构研究导向型特征更加明显。”何振喜说,研究型医院既是医学创新的策源地,也是临床研究的主阵地,还是创新成果的验证地,更是转化产品的应用地,在医学科技创新转化链条中居于枢纽地位。大型公立医院应坚持“政府主导、医院牵头、四方协同”,积极整合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资源,构建医学创新“国家队”,打通基础研究至临床医学创新转化闭环,通过“政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实现我国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规划评估处处长刘战强,在大会上着重诠释了“科技创新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政策举措。他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加快构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新体系,建立健全卫生健康领域优秀科技项目主动发掘和支持机制,同时创新团队遴选机制,让最优秀的科研团队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强化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统筹卫生健康领域各类项目,优化资源布局,设立青年科学家、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提高青年人才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比例。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建成20个疾病领域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构建覆盖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病防治创新协作网络。未来还将持续优化科研生态,进一步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大会主论坛上,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窦科峰,围绕异种移植发展现状作了最新进展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以“零磁医学和零磁医疗装备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我国在零磁医学装备领域形成国际领先优势的思路与成就;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系统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训明,围绕脑卒中防治介绍了实施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相关情况;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围绕“以双中心建设为牵引,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介绍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举措、成效和规划。
大会期间,18个专科专病专题学术会议同期举办,此外《研究型医院建设与管理》《研究型医院理论与实践》两部专著在大会上首发,《研究型医院评价规范:综合医院》团体标准正式发布,《研究型医院评价规范:专科医院(肿瘤、妇儿、传染、中医)》团体标准编制工作也正式启动。(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