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洪水后,如何保障吃喝安全

访客 2025-07-18 22:20:20 63662
洪水后,如何保障吃喝安全摘要: 视觉中国供图"/>进入汛期,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多地发生洪水。洪水带来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损失和狼藉,更带来了致病...

视觉中国供图

"/>

进入汛期,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多地发生洪水。洪水带来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损失和狼藉,更带来了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化学物质(农药、工业污染物、重金属),以及食物腐败变质等多重健康威胁。灾后如何安全饮食绝非小事,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预防霍乱、痢疾、甲肝等疫情暴发的屏障。

做好厨房消毒

洪水是复杂污染物混合体,被其浸泡过的食物安全风险极高,可能沾染病菌、毒素或化学污染物。若不慎食用,易引发肠胃疾病,甚至中毒,因此,这类食物必须坚决丢弃。

餐具、厨具及厨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同样关键,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一是先清除淤泥和污物,用肥皂水搭配安全水(煮沸或消毒过的水)彻底擦洗台面、橱柜内外、墙壁和地面;再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这些区域,静置至少30分钟后,用安全水冲洗干净(尤其直接接触食物的部位),同时保持通风,加速环境干燥。

二是锅碗瓢盆、刀具、砧板等被洪水接触过的物品,需彻底清洁并消毒后,方可重新用于烹饪。

饮水安全怎么做

首选包装水:饮用、做饭、冲泡婴儿奶粉及刷牙漱口时,优先选择未开封、未被洪水浸泡且在保质期内的瓶装水。使用前需检查瓶盖密封完好、瓶身无破损、水体清澈无杂质,标签信息齐全。

煮沸消毒法:取水时,尽量选择相对清澈的水,可预先静置沉淀,或用多层干净棉布过滤杂质。

煮沸时,将水倒入干净的不锈钢锅、陶瓷壶等容器,加热至剧烈沸腾。平原地区需保持沸腾至少1分钟,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因沸点降低,需延长至3分钟,以彻底杀灭水中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同时挥发部分化学污染物。煮沸后自然冷却,避免加入生水;随后倒入专用、清洁且带盖的储水容器,盖紧存放。

化学消毒法:选择可用于饮水消毒的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泡腾片、优氯净,按产品说明书投加适量药剂。将相对清澈的水装入干净容器,加入消毒剂后充分搅拌,静置至少30分钟。消毒合格的水有淡淡的氯味,若无味,需按比例追加少量消毒剂,再静置1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自来水恢复供水后,先打开水龙头放水几分钟,冲净管道内淤积的脏水和残留物;拆卸并清洗水龙头起泡器(滤网),清除污物;同时,清洁家中水桶、水缸等储水容器。恢复供水初期的自来水仍需煮沸或消毒后,再用于饮用、做饭、刷牙等。

把控食材来源是前提

食材来源需严格把控:只吃来源明确、未被洪水污染的食物,优先选择政府发放的救灾食品,或从可靠渠道购买密封包装食品及新鲜食材,确保运输储存未受洪水影响。绝对禁食死因不明的禽畜,以及野生蘑菇、来源不明的野菜野果。

处理食材需注意三点:处理前用肥皂和安全水洗手,做好手部卫生;生熟分开,用不同刀具和砧板处理生食(尤其是肉禽水产)与熟食/即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食物必须彻底煮熟煮透。

(作者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

==============================

水变清≠能喝,这些错别再犯

误区①:水变清了就能喝。

真相:肉眼可见的澄清不代表微生物(细菌、病毒)和溶解性化学污染物被清除。

误区②:用白酒/醋/柠檬汁泡泡就能消毒。

真相:这些方法不具备杀灭水和容器中所有病原微生物所需的条件。

误区③:家有净水器,可以直接用。

真相:灾后水源污染复杂程度远超家用净水器设计能力。滤芯可能被堵塞、击穿或成为新的污染源。

误区④:消毒剂多加一些更保险。

真相:含氯消毒剂过量使用有毒害风险,如刺激黏膜引发眼部和呼吸道不适。

误区⑤:拉肚子是小毛病,扛扛就过去了。

真相:灾后是介水疾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的高发期,腹泻对儿童、老人、体弱者来说可能致命。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发烧、腹痛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