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科学时光机 | 27年前,“厄尔尼诺”登上全球气候舞台

访客 2025-07-14 14:15:01 40099
科学时光机 | 27年前,“厄尔尼诺”登上全球气候舞台摘要: 1998年7月14日,“厄尔尼诺”肆虐全球1998年7月14日,全球气候舞台上,一个名为厄尔尼诺的自然现象正以其强大的...

1998年7月14日,厄尔尼诺”肆虐全球

1998年7月14日,全球气候舞台上,一个名为厄尔尼诺的自然现象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引发了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

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其形成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正常年份,在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在信风驱使下自东向西流动,太平洋西部海温上升、水位升高,而中东部水温低、水位低。但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冷水上泛现象消失,表层暖水由西向东回流,厄尔尼诺暖流异常增强南下,导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范围海面温度回升,厄尔尼诺便形成了。厄尔尼诺一般每 2 至 7 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 9 至 12 个月,当其发生时,通过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天气气候。

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1998年,全球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这一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厄尔尼诺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降雨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全球多个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则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林火灾害多发。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加剧了当地的干旱状况。同时,非洲东南部也异常干燥,对当地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在中国,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同样带来了显著的气候异常。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在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北方地区在夏季则易发生高温和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厄尔尼诺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其次,厄尔尼诺会改变降雨分布,引发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造成冲击。此外,厄尔尼诺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面对厄尔尼诺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监测和预测能力,通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和海洋观测资料,提前预警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以便各国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来源:《气象学与气候学》《新京报》《科技日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