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深沪双城奏响人才新篇章

访客 2025-09-23 15:01:13 17924 抢沙发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再次吹响“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号角,深沪双城记再次上演,这是一场人才与城市的交响,是众多英才与南粤大地的深情互动,深沪两地共同携手,共谋发展,共创未来,这场盛会不仅彰显了南粤对人才的渴求,也展现了深沪两城在人才领域的紧密合作和共同追求,期待更多英才汇聚南粤,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双城记。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

“金九银十”秋招季,“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再启。深圳联合汕尾、河源,“组团”赴上海、山东两地12所知名高校,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影石科技、云天励飞、鹏程实验室为代表的366家企事业单位,携2.25万个优质岗位,主动叩响高校毕业生的机遇之门。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深沪双城奏响人才新篇章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专场现场。 除标注外,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 图

作为首发站之一,深圳在上海集结了大量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独角兽、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拿出涵盖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微电子、软件工程、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在内的各类岗位,搭建青年人才“求职不用跑,机遇找上门”的逐梦快车道。

这是继今年春季发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最强音之后,广东再一次面向全国发起的重磅引才活动,也是深圳年内第二次不远千里奔赴上海,继续书写两大经济强市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为何又是上海,深沪唱响招才引智“双城记”,释放了什么信号?

百万英才汇南粤,引才号角为何再起?

今年4月,深圳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751家单位来沪,组成“顶配引才团”,打响“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第一枪,累计吸引超2万名高校学生以及390名留学生进场参加。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深沪双城奏响人才新篇章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专场现场。

招才引智,深圳为何一年两度牵手上海?

作为齐头并进的经济大市、工业大市、外贸大市和科创大市,深圳和上海的一举一动历来都备受关注。两城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高频互动,既是两大顶尖城市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直接体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要缩影。

继今年春季招聘活动之后,深圳再一次选择上海作为秋招的重要目的地,同样携手华为、比亚迪腾讯等“顶配引才团”,同样拿出了众多50万以上年薪的优质岗位,同样紧扣“20+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同样展现出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诚意。

不同的是,这一次时值“金九银十”高校招聘高峰,深圳将直接深入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针对高校头部优势专业,结合用人单位需求,主动邀约大学毕业生到深创业就业,叩响重点高校的人才之门,释放出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更大势能。

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深圳两次牵手上海都非偶然,而是两座超大城市经济协作、产业互补、人才互动的结果。

众所周知,上海不只是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也是名副其实的高教强市。目前,上海坐拥69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15所“双一流”高校,在学研究生高达26.93万人,双双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数量之多只是一方面,上海多所高校在计算机、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生命科学、汽车制造等学科有着领先优势。这些学科培育的高新人才,与深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为主导的“20+8”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契合,深圳到上海高校招才引智,可谓一拍即合。

这从“百万英才汇南粤”秋季招聘首场活动就可见一斑。在上海交通大学招聘活动上,深圳推出包括世界500强、科技50强、国企、上市企业、事业单位及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内的100多家“企业天团”,拿出包括计算机、新能源、生物医疗、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的一流岗位,提供年薪50万至100万元的岗位2889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119个,与上海交大的学科优势、专业特长、人才格局可谓无缝对接。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深沪双城奏响人才新篇章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专场现场。

近年来,深圳对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针对全国重点985高校毕业生去向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将广东作为本省之外的主要就业目的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知名高校毕业生,纷纷将深圳、北京、杭州等地作为本埠之外的就业首选地。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就业报告,40%的校本部毕业生选择在民营企业就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两家单位是华为、比亚迪,都是深圳企业。同济大学毕业生多数选择汽车制造、信息技术、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华为、比亚迪就业人数名列前茅。

许多人还记得,20多年前,上海重点高校毕业生多数选择留在本地就业。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多元化、城市发展格局日益成熟,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层出不穷,跨区域的人才交流有增无减。上海教育、技术、人才资源开始持续溢出,经济活力一流、产业实力强劲的深圳,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这种溢出,不是单向的汲取,而是双向奔赴,有来有往。过去几年,“投资上海”连续多次来到深圳,举办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海代表团也多次奔赴深圳、广州等地考察;上海高校在深设立研究院,高校毕业生奔赴深圳鹏程展翅,深圳龙头企业也在沪设立区域总部或研究中心,大量新兴企业在两地分别设立研发机构或制造中心,不一而足。

深圳与上海,产业动能与高教资源深度融合,创新生态与人才高地紧密联动,开放格局与国际视野交相辉映,共同唱响双向奔赴、彼此赋能、合作共赢的“双城记”。

“百万英才汇南粤”,给深圳带来了什么?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5周年。过去45年来,深圳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成长为首屈一指的全球城市,从“一张白纸”起步实现GDP、工业、外贸、社消等“四个万亿”的巨大跨越,经济总量从最初的2亿多元攀升到3.6万亿以上,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奇迹样本。

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导航指引,也离不开自身的踔厉奋发,同样离不开无数年轻人的共同奋斗。过去40多年来,深圳常住人口从30万人增长到近1800万人,实时人口更高达2400万人,无数年轻人与深圳共成长,逐梦青春。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深沪双城奏响人才新篇章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敞开最大的怀抱,构建真正的人才友好型城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无论来自哪里,无论学历高低,深圳都敞开最大的怀抱。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甚至不吝真金白银,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构建真正的人才友好型城市。

今年以来,在“百万英才汇南粤”相关活动加码之下,深圳人才总量再次迈上新的台阶。目前,深圳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已达719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与过去以劳动力人口规模增长为主的格局不同,“百万英才汇南粤”有着鲜明的产业导向,引来的无一不是大学生等高学历群体,强化的不只是宏观上的人口规模,更是与创新型经济息息相关的“人才密度”。

根据CBRE的《2025年全球科技人才指南》,全世界高层次科技人才超过10万人的共有48个,其中超过50万的只有8个,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深圳三城上榜,形成规模庞大且知识密集的超级人才集群。

百万英才汇聚南粤,深沪双城奏响人才新篇章

海报设计 郑达咖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twujin.com/news/436.html发布于 2025-09-23 15:01: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金融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92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