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I是一把“双刃剑”

访客 2025-07-28 15:24:33 11381
AI是一把“双刃剑”摘要: 多彩世界老师们都说,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我深有体会。以DeepSeek、豆包、Kimi等为代表的...

多彩世界

老师们都说,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我深有体会。以DeepSeek、豆包、Kimi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关联推理能力,正迅速成为我们探索知识海洋的“智能罗盘”,它不仅能高效检索信息,更能辅助思考、激发关联。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使用的同时遇到AI幻觉等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要理解并使用好这位“智能伙伴”,使其发挥最优效能,依赖于提问的质量和批判性思维,才能使我们通过AI使用过程实现从信息获取到认知跃迁的质变。

平日的学习中,我会经常使用生成式大模型。例如,在物理课学习比热容章节时,有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拓展阅读。为了更生动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向大模型提出了“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与绿地分布的关系”这个问题。它快速汇总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的核心观点,并翻译了关键的非汉语文献,这大大节省了我基础检索的时间,让我能更高效地聚焦于概念理解和知识深化。

同样,在历史课关于“工业革命影响”预习时,我又向大模型提问:“除了经济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环境和全球化进程产生了哪些常被忽视的深远影响?”模型提供了历史学家们研究的观点摘要,启发我关注到劳工权利、殖民扩张与环境代价等更复杂的维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视角。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学习中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我认为学生使用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高效解决了知识检索“大海捞针”的难题,让我们能将宝贵的学习时间聚焦于更重要的思考、理解和知识内化。其次,它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帮助我们实现跨领域知识关联,从而构建更系统、更立体的认知网络。最后,模型的回应常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引导深度提问,推动更深入地探索。这些价值共同助力我们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大模型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和风险。第一,它的输出质量高度依赖提问质量,低效提问往往只能得到泛泛之谈,而精准提问才能引导模型提供深度分析。第二,存在AI幻觉风险,这是最突出的问题,模型可能自信地生成完全错误的信息或虚构文献,网上经常表述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三,面临数据时效性与领域局限,模型的“知识”截止于其训练数据的最后日期,对于快速发展的科学领域或需要高度专业判断的领域,信息可能过时或不准确。这些局限性要求我们,必须慎重地、批判性地使用模型输出。

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生成式大模型的出现,为我们中小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广阔认知世界的大门,帮我们解惑、提效、拓展视野。但最大的风险是让我们停止思考,对工具产生过度依赖。因此,我们必须牢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用工具辅助思考,而非代替思考;保持怀疑,要像侦探一样验证工具提供的信息;诚实第一,理解学校和老师的规定,绝不使用生成式大模型作弊;守护真实体验,避免屏幕时间过度挤占线下人际交往与现实探索。

学习的本质在于让知识真正内化于心,而非依赖工具绕过思考过程。君子生(xìnɡ)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要学会做驾驭工具的人,而不是被工具驾驭的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只是我们“工具箱”中的一员,唯有学会审慎、批判地使用它,才能成长为智能时代既善于驾驭工具、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来人才。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二(9)班学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