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地球大灭绝“致命一击”的“杀手”,被科学家“揪”出来了

访客 2025-07-23 16:31:43 74133
地球大灭绝“致命一击”的“杀手”,被科学家“揪”出来了摘要: 你是否曾好奇,是什么让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灭绝”导致超过75%的海洋物种消失?是什么引发了这样的生态灾难?如今,科学家们...

你是否曾好奇,是什么让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灭绝”导致超过75%的海洋物种消失?是什么引发了这样的生态灾难?如今,科学家们正在揭开谜底——活性氧(ROS),或许就是这一切背后的关键“杀手”。

在过去5亿年的地球历史中,五次“大灭绝”事件(“Big Five”)深刻重塑了生态格局。这些事件通常由火山活动、气候剧变或小行星撞击触发,并导致全球变暖、海洋缺氧或酸化等灾难性后果。然而,驱使这些压力最终导致生物大规模死亡的机制却一直未被完全阐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人员提出,活性氧可能是连接环境压力与生物体应激反应的“致命纽带”(图1)。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 2025年第9期。

图1 活性氧:贯穿地球历史与未来的大灭绝致命链条中被忽视的关键一环

活性氧:从压力信号到“终极杀手”

活性氧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分子,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当环境条件发生剧变时,生物体内外的ROS水平会显著增加。

在适量范围内,ROS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基因表达,帮助生物适应压力;但当ROS水平超过生物的生理阈值时,便会对细胞造成破坏:氧化膜脂、变性蛋白、损伤DNA和RNA,甚至引发细胞死亡。这种细胞层面的破坏,逐步扩展到器官、个体,甚至整个群落,最终导致大量物种的死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ROS的危害不止于此。它还能通过影响繁殖和发育过程,将危机延续到未来世代,进一步放大物种灭绝的范围和深度。

为什么有的生物“挺过来了”?

并非所有生物都对活性氧束手无策。那些在大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往往具备一些关键适应策略:(1)“避难带”生存。部分生物藏身于较少受影响的区域,避免产生过高的胞内ROS。(2)“适者生存”。一些物种在环境压力下进化成体型更小、生长周期更短的物种,通过快速繁殖,在ROS引发严重损害前完成生命周期。另外,一些物种通过遗传或生理进化,进化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存活率。

从过去到未来:ROS研究的意义

活性氧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历史上的大灭绝,还为应对当代和未来的生物危机提供了新视角。面对当前的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深入探索:

构建历史数据库: 梳理地质历史中环境压力与ROS水平的关系,揭示物种灭绝背后的因果链条。

现代实验模拟:使用先进技术重现大灭绝时的环境条件,探索ROS水平对生物的直接影响。

地质证据挖掘: 研究保存在地质记录中的ROS痕迹,追踪其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生物进化的关联: 探索ROS如何通过增加突变率或选择压力驱动生物进化与适应。

应对策略研究:开发调控ROS水平的生态修复手段,如利用ROS代谢微生物,减轻环境压力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了解更多】

Man Tong, Xuejun Guo, Songhu Yuan*, Zhong-Qiang Chen, Genming Luo, Haijun Song*, Shucheng Xi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e last link in the mass extinction killing chain. Science Bulletin, 2025, 70(9): 1398-1401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