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新技术让纯镍兼具高强度与高延展性,开启材料应用新篇

访客 2025-07-17 14:11:33 88898
新技术让纯镍兼具高强度与高延展性,开启材料应用新篇摘要: 在材料科学领域,如何让金属材料兼具高强度和高延展性,一直是科研人员不懈探索的关键问题。近期,一项发表于《Engineer...

在材料科学领域,如何让金属材料兼具高强度和高延展性,一直是科研人员不懈探索的关键问题。近期,一项发表于《Engineering》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突破 —— 通过低温轧制(Cryorolling)及后续低温短时间退火处理,成功制备出同时具备高强度与良好延展性的纯镍板材,这一成果有望为未来结构材料的设计开辟新方向。

传统上,提升金属材料强度的方法,如合金化,往往会对材料的可持续性和回收利用造成不利影响。而细化晶粒虽能增强金属强度,但通常会导致延展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低温轧制和退火的组合工艺。

研究人员以厚度为 2mm 的商业纯镍(N4)为原料,在不同应变条件下进行低温轧制,随后在 623K 的温度下进行 5 分钟的短时间退火处理。实验结果令人惊喜:不同低温轧制应变的纯镍在退火后,均匀延伸率大幅提升,且强度并未牺牲。小应变(ε = 0.22)低温轧制后再退火,纯镍的屈服强度可达 607MPa,均匀延伸率为 11.7%;大应变(ε = 1.6)低温轧制后退火,屈服强度高达 990MPa,均匀延伸率为 6.4% 。

通过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多种手段对试样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后发现,纯镍高强度的来源主要是低温轧制过程中的应变硬化,晶粒细化和位错墙的形成也起到了辅助强化作用。而退火孪晶和拉伸过程中产生的微剪切带则是高延展性的 “功臣”,它们有效提升了材料的应变硬化能力。

论文指出,低温短时间退火与不同低温轧制应变的协同作用,能够调控材料强度和延展性的协同效应。退火过程不仅没有降低材料强度,反而因减少了晶格畸变、促进退火孪晶形成,提升了材料的延展性。微剪切带的出现则延缓了颈缩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均匀延伸率。

这一研究成果有着鲜明的论点:低温轧制与低温短时间退火相结合的工艺,是制备高强度、高延展性纯镍材料的有效途径,为未来热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提供了全新参考。从实际应用角度看,该技术制备的纯镍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高强度和高延展性兼备的材料能够减轻结构重量,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燃油效率;在电子设备中,可用于制造更轻薄、更耐用的零部件。

不过,目前该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要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需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但这一成果无疑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着科研人员继续探索,推动更多高性能材料的诞生,满足各行业不断升级的需求。

来源: Engineering前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