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地震前兆机理与预测技术”专题论坛聚焦地震预测

访客 2025-07-16 15:25:02 86730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地震前兆机理与预测技术”专题论坛聚焦地震预测摘要: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7月12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地震前兆机理与预测技术”专题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7月12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地震前兆机理与预测技术”专题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承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出席论坛并主持专题研讨。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景海河教授主持。

地震前兆的探索是全球科学界的重大挑战,也是《Science》杂志公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之一。本次分论坛聚焦地震预测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围绕地震前兆机理与预测技术的理论前沿、试验技术、预测装备等热点问题展开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教授作了《地震前兆和牛顿力测量》主旨报告。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李营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锡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岳中琦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武艳强研究员分别作了《地震流体地球化学与地震预测》《高震级地震危险区识别标志及其应用》《地震“爆胎”成因机理与前兆预测》《地震形变异常机理与中国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的特邀报告。为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才攻关地震预测研究,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本次论坛专门设置了青年科学报告环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张重远研究员、重庆大学甘泉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孙玉军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董鹏副教授等四位青年科学家作报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随后的自由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地震前兆物理机制、地震预测技术业务化、地震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地震预测公众科普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各种观点激烈碰撞,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此次论坛为地震前兆机理与预测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搭建了交叉融合交流研讨平台,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交流与融合,对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