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它不是第一个……

一个看似小行星的不明物体近来引起多国天文学家的注意。欧洲航天局7月2日说,这个不明物体可能来自外星系,为目前已知造访太阳系的第三个“星际访客”。 无法确定是岩石类小行星还是彗星 据美国《纽约时报》7月2日报道,这个系外物体代号为A11pI3Z,目前位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数亿公里。即使在去年...

“看一眼”就能完成支付,安全吗?

科幻电影中,主角通过穿戴设备完成“眼神操控”的场景曾让无数观众向往。如今,这一想象正成为现实——近日,Rokid智能眼镜凭借内置的“看一下支付”功能,颠覆了传统支付方式,让人们在忙碌通勤或双手被占用时,只需“抬眼”就能完成支付。 “看一眼”为啥就能支付 传统支付场景中,掏出手机、解锁屏幕、打开支付A...

你不要的旧手机里,里面竟然“暗藏”黄金

编译:公子欣 2025年6月26日,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期刊发表了一项革命性成果:该校跨学科团队开发出一种更安全、更可持续的黄金提取与回收技术,不仅显著减少了传统采矿带来的有毒废物,还能从废旧内存条或实验室废液中以最高86%的回收率,提炼出纯度为99.9%的黄金。 传统提金的环...

小暑已至,但现在竟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之季,入伏之初。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毕竟后面还有个大暑在等着咱们。 那你知道为什么高温天气的标准定在35℃吗?因为35℃的空气温度接近人体温度,这时人体排出的热量难以通过与环境的温差向外发散,我们的身体就会开始启动散热机制...

什么档次的“野韭菜”,竟然比韭菜受欢迎?能随便割吗?

距离北京市中心一百多公里外,一片高山草甸正披上崭新的绿装。然而往山坡上望去,随处可见游客低头忙碌的身影。只见人们分散在草甸各处,手持塑料袋和剪刀、铲子等各种工具,专注地在脚边搜寻着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野韭菜”。 每发现一簇野韭菜,一些游客便迫不及待地用手或铲子将其挖出。有人甚至带着锅碗和饺子皮...

乌鸦记仇、家燕认人?鸟类竟是隐藏的“人脸识别大师”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应超(生态学硕士)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长卷中,鸟类作为“恐龙后裔”未能继承其祖先的霸主地位,而是需要与人类等其它生物共享这个星球。在这一过程中,“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境况时有发生——家燕与“房东”和谐相处、乌鸦记仇、乌鸫精准粪便攻击...... 不过,鸟类...

接吻才不是外国的习俗!中国古人接吻比你想得……早

今天是网传的“国际亲吻日”。总有人以为亲吻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洋做派。殊不知,亲吻在人类文化中比较普遍,甚至连人类的近亲倭黑猩猩(Pan paniscus)也会有表示亲爱的舌吻行为(不过倭黑猩猩的舌吻主要发生在未成年个体之间,这一点与人类不同)。 舌吻在动物界其实极不普遍。比如吻鲈(Helostoma...

刺又多又尖的是激素黄瓜?关于黄瓜的谣言,一次说清

最近,网上有博主教大家一些所谓“区分激素黄瓜的小妙招”,像是“激素黄瓜刺多且尖利”“买黄瓜不能买直的、软的,这样的是激素黄瓜”“尾部长且小的是激素黄瓜”……这些分辨方法真的有用吗?以及,我们真的需要担心“激素黄瓜”吗?今天一次说清~ 传言一:正常黄瓜刺少且平,激素黄瓜刺多且尖利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

这种虫子“饱”读诗书,还能陪你8年!你的书架上可能就有

蠹虫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喜欢红楼梦的读者一定记得宝玉把“读书上进”的人,讽刺为“禄蠹”,鲁迅在《小说旧闻钞》中曾用“蠹虫”比喻投机取巧的文坛败类。 玩过“我的世界”的玩家也一定对末地传送门门口的蠹虫深恶痛绝。 图片来源: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源:我的世界游戏画面 但是你真的认识蠹虫吗?其实蠹虫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