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华润医药面临人事巨变、资产变卖与净利下滑,是否已至最艰难时刻?

访客 2025-11-14 15:00:18 42045 抢沙发
华润医药面临重大挑战,人事巨变,资产变卖,净利润下滑,公司可能正经历最困难的时期,需要应对一系列不利因素,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深入分析。

8月与11月,两次相隔不久的人事调整公告,让外界重新把目光投向华润医药:程杰先后出任华润医药集团执行董事、总裁,以及华润医药控股的总经理与法定代表人。

对一家央企系医药集团而言,围绕同一核心高管颇为频繁的任命并不常见。人事任免背后更透露着深层的信号:华润医药正在为一场更深层次的调整做准备。

把时间拉回到华润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就能理解这种调整为什么会来得如此迫切——集团旗下各板块企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东阿阿胶延续增长,天士力与江中药业保持相对稳健;与此同时,华润三九虽有并表带动但利润承压,昆药集团业绩下滑明显,博雅生物也陷入增收不增利。

央企巨无霸在“多赛道并行”模式下开始显露压力:并购整合成本的拖累、产品结构的瓶颈、协同效率的下降,再叠加外部环境的集采压力、医保控费和消费端降速,都让一家规模庞大、业务跨度极广的医药集团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事变动只是起点,更深层的调整已经开始。

程杰两次任命背后

时间来到2025年下半年,华润医药以接连几起人事变动,向外界释放了新一轮调整的信号。

而这几起人事变动的核心,无疑是程杰的职位变动。

  • 8月26日,华润医药集团宣布程杰出任执行董事、总裁。

  • 仅仅过了两个多月,11月6日,华润医药控股再次发布公告,聘任程杰为公司总经理,并成为新的法定代表人。

同一人,两项人事任命,两家“华润系”公司,看似独立,却实际上指向同一个方向——华润医药新版图的深度调整。

如果从组织架构上来看,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华润医药集团掌握着整个华润体系的医药资产布局权、投资布局与战略方向,而华润医药控股则是其全资子公司。

天眼查显示,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博雅生物、华润三九等多家“华润系”上市药企,均隶属医药控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方向上,“华润系”知名的生物创新药平台华润生物医药,以及参股的慢病创新药公司天麦生物,也都在华润医药控股旗下的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体系之中。

也就是说,程杰的两次人事任命,预示着其将成为华润医药未来的整体经营与投资整合的“灵魂人物”之一。

当然,程杰的经历几乎是为华润医药当前所需“量身定制”。他在华润三九时代便以打造999感冒灵等超级单品闻名,深度参与渠道体系和品类布局构建;而其在东阿阿胶的两年,则成为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危机翻盘案例”。

可以看到,华润医药的业务已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中药到化药,从大健康消费品到生物创新,不同业务线处于不同的产业周期,利润表现高度分化,协同效率也逐渐显露瓶颈。而医药政策环境,从集采到医保控费、从消费降级到创新药周期波动,都在迫使大型医药集团进行组织重构与业务再平衡。

华润医药正需要一个拥有体系重塑、经营翻盘能力、品类焕新能力、组织变革能力极具一身的人才,去把集团医药板块重新串联起来。

回顾程杰在东阿阿胶的两年,几乎交出了完美答卷。

要知道,2022年程杰空降东阿阿胶时,这家企业正处在营销神话破碎、库存积压严重、渠道混乱、利润跳水的危机之中。程杰上任后,组织变革与人员精简同步进行,再加上复方阿胶浆的医保策略与新品类开发,让东阿阿胶的产品结构重回增长逻辑。尤其复方阿胶浆进入医保,成为公司业绩反弹的最重要引擎,桃花姬、小金条等新品类,则打开了消费端的第二增长线。

可以看到,2022-2024年,东阿阿胶不仅总营收从40亿元增至59亿元,净利润从7.8亿元增至15.57亿元,毛利率也重新回归到70%以上。

分化、承压与聚焦

如今,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东阿阿胶依然是“华润系”中为数不多营收、净利双增的公司,也是整个A股中药板块的少数亮点之一。

具体来看,东阿阿胶在“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战略下,延续了今年上半年的增长趋势,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推动整体毛利率上升。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66亿元,同比上升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上升10.5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同比上升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6亿元,同比上升10.27%。

东阿阿胶以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领跑,华润医药旗下的各医药上市公司却表现分化。

除东阿阿胶外,天士力、江中药业虽然营收下降,但仍能稳住净利增长的局面。

天士力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3.11亿元,虽然营收略有下滑,但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和控制成本,归母净利润9.84亿元,实现了16.88%的增长。单季度实现营收20.22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保持了16.56%的增长。

从三季报财务数据来看,天士力当下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承压,主要来自于其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集采扩面和加大营销推广的影响。但行业普遍看好后续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后的业绩反弹,叠加华润三九对天士力的赋能,天士力的工业板块仍有希望恢复增长。

江中药业同样展现了其稳健的经营能力,在收入小幅波动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了稳定增长。

华润三九的三季报则出现了“大起大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19.86亿元,同比增长11.38%;归属净利润23.53亿元,同比下降20.51%。其中,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1.76亿元,同比增长27.37%;归属净利润5.38亿元,同比下降4.26%。华润三九营收规模增长强劲,主要得益于并购天士力并表贡献。然而,并购带来的销售费用上升、整合成本以及原有感冒类OTC产品收入下降等因素,共同导致其净利润出现下滑。

增收不增利态势的另一原因,与合并报表范围内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显著下滑产生的影响相关。昆药集团Q3业绩显示,第三季度昆药集团营收同比下降30.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9.03%,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26.26%。将时间线拉长到前三季度,昆药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8.08%,归母净利润下降39.42%,扣非净利润下降59.5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2.43%。

在中药板块布局深厚的华润医药,旗下的血制品上市公司博雅生物,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颓势。今年前三季度,博雅生物实现营收14.74亿元,同比增长18.38%,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合并范围新增绿十字带来的业务增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3亿元,同比下降16.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降幅达37.55%。

整体来看,华润医药的制药板块2025年三季报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的特点。一方面,东阿阿胶、天士力这样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增长的企业表现突出;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因外部环境或并购整合的短期阵痛业绩承压。

承压局面下,华润也在求变。自2024年底以来,华润系旗下资产挂牌动作明显提速,出让标的多为近年盈利波动较大的二级子公司或合作项目,且集中在非核心业务或协同效应有限的板块。

具体来看,今年5月,华润三九在一周内先后转让安国中药与九州通医药科技的股权,两家企业均处于轻资产、低利润甚至零营收状态。安国中药2023-2024年连续两年收入均为0元,九州通医药科技则是与医药流通企业联合设立的合资公司,今年一季度收入仅1.05万元。两家公司无论是技术价值还是市场影响,目前都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华润选择退出,与其说是“断臂”,不如说是及时止损,将更多精力放到主业上。

博雅生物在集采压力持续加剧、抗菌药市场价格几乎探底、环保成本提高的多重因素作用下,选择挂牌出售博雅欣和,为应对产业动态波动而做出的选择。但颇为“唏嘘”的是,在资产出清的过程中,博雅生物三次挂牌出让博雅欣和80%股权,挂牌价格从2.13亿元降至1.58亿元,降幅近25%,却依旧无人问津。

被华润挂牌出售的资产,并不能算作“劣质”资产,只是在当前华润聚焦主业、战略重心转变的背景里,不得不割肉。

从战略层面的聚焦主业到人事上的任命调整,这家央企巨无霸都在积极应对当下的承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twujin.com/news/1052.html发布于 2025-11-14 15:00: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金融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04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